

Google廣告的轉換主要事件、次要事件千萬不能亂設定。前陣子有一個客戶請我幫他優化Google Ads帳戶,沒看不知道,一看嚇一跳。怎麼瀏覽頁面(Page view)會是主要事件?
什麼是Google廣告轉換事件?

在 Google Ads / GA4 的語境中,
👉 轉換事件就是「你希望使用者完成的關鍵行為」,代表對你的業務有價值的動作。
換句話說,它就是 廣告成功的衡量單位。
常見的例子
- 電商
- 完成購買(Purchase)
- 加入購物車(Add to Cart)
- 加入會員 / 註冊帳號
- 潛在客戶(表單型產業:室內設計、房地產、醫美、旅遊… )
- 填寫表單送出
- 預約成功
- 撥打電話
- 點擊加 LINE
- 品牌或內容行銷
- 下載型錄 / 白皮書
- 訂閱電子報
- 停留超過某秒數
- 觀看影片到某比例
以上轉換事件的追蹤,均是評估廣告到底有沒有效的直接指標,而事件指標也會直接影響廣告帳戶的學習機制。比如:Google Ads 的自動出價策略(目標 CPA、目標 ROAS、最大化轉換),就是靠「轉換事件」來學習。
主要事件VS次要事件
- 主要轉換(Primary Conversions)
- :定義:你在帳戶裡設定為「主要」的事件,會直接影響 Google Ads 的出價策略與最佳化。
- 用途:系統會把它當成最重要的 KPI。
- 舉例:
- 電商:完成購買(Purchase)
- 醫美診所:完成預約(Lead → 表單送出)
- 家具品牌:加 LINE 專人聯繫
- 次要轉換(Secondary Conversions)
- 定義:設定為「次要」的事件,不會影響廣告投放的自動出價,但會被記錄在報表裡。
- 用途:主要用來做 輔助追蹤、觀察數據。
- 舉例:
- 瀏覽特定頁面(例如:產品頁停留超過 30 秒)
- 加入購物車(但還沒結帳)
- 點擊撥打電話
- 下載型錄 PDF
用這張圖畫重點

Google Ads主要事件以及次要事件設定正確的重要性
如果你把「所有事件」都設成 主要轉換,會對廣告成效造成蠻大的影響。
影響原因
Google Ads 的自動出價策略(如 目標 CPA / 目標 ROAS / 最大化轉換)只會依照 主要轉換 來學習與最佳化。
👉 也就是說,你設定的主要事件,會決定演算法努力的方向。
❌ 把「輔助事件」都設成主要轉換的後果
- 演算法混亂
- 系統無法分辨什麼才是真正的「最終價值」事件。
- 例如:加購物車、點擊電話、下載型錄,全被當成「等同購買」的目標 → 出價策略會亂掉。
- 轉換數膨脹,實際效益下降
- 看起來轉換數字變多(因為任何小互動都算一個轉換)。
- 但實際上「真正帶來營收的轉換」比例會降低,KPI 失真。
- 廣告費被誤導
- 系統可能會把更多預算丟在容易出現「次要事件」的族群上。
- 舉例:如果你把「停留 30 秒」設成主要事件,系統就會去找一堆愛滑頁面、但不一定購買的人。
- ROI 降低
- 你會發現花了錢,但銷售額或潛在名單沒有實際提升。

✅ 正確做法
- 主要轉換:只保留 1~2 個真正能代表業績的事件(例如:購買、完成表單)。
- 次要轉換:觀察用(加購物車、瀏覽頁數、撥打電話)。
- 如果想要同時追蹤多個事件的重要性,可以用 轉換值(Conversion Value) 來區分,給不同事件設定不同權重。
結論
主要事件可以想像成是「廣告演算法的導航」。如果導航的目的地太多,車子就不知道該往哪開。
切記,如果你把「所有事件」都設成 主要轉換,會對廣告成效造成蠻大的影響。